竺摩法師簡譜初稿/法師 編述;弟子繼程 整理
一九一三年(癸丑)年
農曆八月十三日未時,師出生於中國浙江省樂清縣東雁蕩山下之河新橋村。俗姓陳,名德安。兄弟姐妹十人,師排行第七。尊人紅梅居士,為鄉長,母王氏,皆虔誠奉佛。
一九二二年,師十歲。
是年師入樂清私塾讀書,同學八十餘人,師每試皆列前茅。
一九二三年,師十一歲。
是年慈母見背。時邑中名士張雲雷(為日本最早留學生,與李叔同(弘一大師)、高劍父等同時留日。歸國主編上海時事新報,皈依印光大師。)
顯示更多
與縣長胡奉塵,創建樂清居士林,弘揚佛法,提倡淨土法門。每至朔望,師必隨父前往念佛聽經。
顯示較少
一九二五年,師十三歲。
於是年,白雲上人送師至溫州永嘉普覺寺,為師叔芝峰法師閉關之侍者(芝法師是太虛大師高足),芝法師教讀古文詩詞,及始終心要、永嘉證道歌等。
顯示更多
時弘一律師適在永嘉城下寮閉關,師祖萬定和尚攜師前往禮座,師伏地不起,弘公甚喜,餉以糖果,並書「息惡行慈」四字以勉之。
顯示較少
一九二四年,師十二歲。
是年隨父赴黃塘壽昌寺聽欽漢法師講地藏經。法師喜其禮念誠懇,讚有宿根,勸父聽師出家,遂禮寺主白雲上人祝髮,法名默誠,字守志。
顯示更多
其後弘化寫作,有別署雁蕩山僧、竺摩、為霖、曇倫、慧森、大廣、慧海、非非、梅林、羼提、貝葉、篆香室主、釋迦罪人等廿餘名。除大廣為太虛大師在香港利園佛學會與悅西、通一、法航等七人受菩薩戒時所賜外,餘皆師寫書畫詩文等所用之筆名也。
師為沙彌時,勤修苦行,勇猛精進,學習早晚課誦,在短時間內,即能熟背,乃師白雲上人以師之聰穎,教師天台四教儀,恍憶夙世曾習,不久亦朗然成誦。
顯示較少
一九二六年,師十四歲。
一九二七年,師十五歲。
是年秋,師已熟悉經懺唱唸,便轉棲寧波觀宗寺參學,親侍根慧方丈,教以背誦梵網經。
顯示更多
不久淨寬老法師蒞寺宣講此經,遂得聽受,一朝根公在龕草擬法語,至第三句「一爐縹緲香煙起」,誦之再三,未得尾句,師於旁曰:「百鳥銜花遍界香」。根公喜師聰慧如斯,謂:「待明年提早受具足戒後,即送汝入『觀宗弘法研究社』,學習天台教觀。」
顯示較少
一九二八年,師十六歲。
是年為天台名宿諦閑老法師七旬大壽,於觀宗寺開壇傳戒,師乃依諦老受具,隨即轉入弘法社,從靜權老法師聽經。
一九二九年,師十七歲。
是年根公退院,寶靜法師接位,並主講於弘法社,教「十不二門指要鈔」,師與清進、心道、智定、葦菴、逸山、又信等同學;而師最為年少,竟能復講小座,故眾皆以「小法師」稱譽,一時傳為佳話。
顯示更多
唐悟達國師為沙彌時,十四歲登座講經,李商隱以詩嘉之曰:「十四孩提解講經,如師年紀只攜瓶,沙彌說法沙門聽,不在高年在性靈。」情頗似之。
顯示較少
一九三○年,師十八歲。
是年夏由太虛大師所創辦,飲譽國內之佛教學府「閩南佛學院」放暑假,佛學主任芝峰法師赴蘇州定光寺講「普賢行願品」,講畢,道經四明,至觀宗寺拜候諦公(昔年諦公於永嘉首剎頭陀寺講經,芝師曾為代座)時,並囑師轉學閩院,親近太虛大師,乃隨之赴廈門。
顯示更多
時先而後入閩院之同學,計有心道、燈霞、印順、東初、智嚴、大訥、靜嚴、德潛、普欽、又信等人。其中尤以印順、心道二師,才華出眾。
顯示較少
一九三一年,師十九歲。
是年禪宗泰斗虛雲老和尚親臨閩院,請虛大師派員前往主持鼓山佛學院教務,印順及心道即被派往辦學。
顯示更多
閩院為著名之僧教育道場,與武昌佛學院後先媲美,同為佛教革命之策源地,時人有以保定,黃埔二軍校擬之。時院內創辦「現代僧伽」佛刊(後改為「現代佛教」),鼓吹佛教革新,師與上列諸容學,每有投稿,此乃初試啼聲也。
顯示較少
一九三二年,師二十歲。
是年春,院長虛大師回院講學,曾舉行甲乙兩班同學會試,放榜時師竟名列第一。學深者多,應在盧後,倖搶王前,師感愧奮,益更淬勵。
顯示更多
大師在院講「佛教的教史教法和今後的建設」,各同學隨意筆記,師所記錄者入選,大師並交教務主任大醒、芝峰二老師轉來一紙訓勉曰:「守志思法筆雅,為少年之秀,若能多習禪,廣培福壽,則前途不可限量。」師自云「當時閱後,不勝惶慓,蓋恐負所期耳。」
顯示較少
一九三三年,師二一歲。
是年冬,畢業於閩院,為虛大師所器重,大師赴潮汕講學,即命為侍錄。所有在潮州開元寺,韓江中學,汕頭佛教會等之講稿,均記載於「太虛大師潮山弘法記」中(見海刊大師年譜)。
顯示更多
由潮汕回廈門,適弘一律師經廈不遇,留「欲為諸法本,心如工畫師」一聯贈師。時虛大師命芝師遷武漢主講於武院,並主編海刊。師亦從之為助理,並轉入武院為研究員,兼任世界佛學苑圖書館編譯員。時世苑總苑設在武院,分考校與編譯兩部:考校主任會覺法師,以本光、印順、塵空、力定等為考校員;編譯主任為芝峰法師,以葦航、洪林、紹奘、清虛及師等為編譯員。師曾譯日人松本文三郎之「六祖壇經書志學之研究」一書,刊於「現代佛教」。又以曇倫別號譯「無著的學說」與「蘇東坡的佛教思想」,刊載於「海潮音」(一九三四年發表);並有在武院之講稿「唯識學上的種子義」刊於海刊。從此時起,以致今日,譽滿僧林,四眾共仰。
顯示較少
一九三四年,師二二歲。
是年芝師辭去海刊主編職,往寧波白湖金仙寺辦白湖講舍,師亦隨往助理教務。
一九三五年,師二三歲。
是年白雲上人請虛大師至寧波靜宗寺講金剛經,講至半部,以事回滬,請式昌法師與師代講圓滿。
顯示更多
秋,師出家已十年,乃回鄉省親,始知父已去世。「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人生無常,不勝唏噓感泣!順訪樂清居士林張雲雷、胡奉塵兩林長,知師昔年因隨父入林聽法而後出家,追念往事,大為欣喜,供養齋宴,並請師開示,為講「佛教的十法界觀」於林中,盡歡而別。
顯示較少
一九三六年,師二四歲。
十一月,港粵兩地信徒邀虛大師講學,大師自滬飛函囑師隨行侍錄。師乃由甬江至滬,隨虛大師搭輪先經廈門,停留旬餘。
顯示更多
閩院常惶院長歡迎大師於閩院及廈門大學等處講學,並命師在院臨時任教。後離廈赴港,大師信徒蘇慧純陪伴同行,抵港時受海仁、筏可、筏峰、靄亭、韋菴等諸山長老及陳靜濤、林楞真、王學仁,曾璧山等港九四眾同人在利園佛學會之盛大歡迎。大師講「彌勒上生經」。其間又應何東夫人張蓮學居士之請,大師於東苑講「優婆夷教育與佛化家庭」,皆由師記錄。次日又請大師與諸山長老上升旗山頂別墅供養。趁機談論香港佛徒散漫,心須團結,有一聯合組織,始能推動法輪,作有力的弘揚工作。由於大師學德悲願之感召,在利園講經之後,港九大小寺院齋堂,皆請大師前往應供及開示,情況非常熱烈。由於這次種下四眾團結的種子,後來才開出「香港佛教聯合會」美麗莊嚴之花果。
十一月杪,陳靜老陪大師搭船同赴廣州,駐鍚六榕寺佛教會講「阿彌陀經大意」。至中山大學訪鄒魯校長。次晚在中大演講。羅時憲等中大學生即於此時皈依。復至勷勤大學,居士林、菩提林等處講學。虛雲長老且迎大師至曹溪南華寺戒壇,為數百名新戒「開示六祖壇經禪理以祝南華寺之復興」。 後由曹溪回廣州,在陳維周、陳濟棠所辦的明德學社講唯識一週。 十二月歸程經汕頭佛教會及菴埠龍溪中學等處講學。至除夕買棹回滬,駐虹口雪竇分院,大師命師講演佛理於中國佛學會上海分會。後才回浙江慈谿白湖講舍,自修期間,著「論佛教的知難行易」及詩情與禪理」二書(見篆香室文集)。顯示較少
一九三七年,師二五歲。
是年春,師由白湖移錫四明延慶寺,專攻英語,預定九月赴日本大正大學留學五年。
顯示更多
七月七日,蘆溝橋事變,中日交,留日理想,在激起的愛國心之下,全盤放棄,並拋棄一切事物,與閩院後期同學暮笳、化莊等參加慈谿抗建後援會宣傳組工作。繼赴武漢,道南昌,適遇日機空襲,因不熟識道路,聞警報急避空襲,誤入機場,急躲入路旁草叢中,得見空戰。敵機瘋狂轟炸,師幸未遇難,而更激發救世之心。既抵武漢,遇佛教僧侶救護隊宏明、樂觀、郝善卿三位老友。師被聘為僧侶救護隊幹事,曾受派至龍海鐵路前線作救傷工作。時遭敵機猛炸,出生入死,蒙佛力加被,悉皆無恙。
顯示較少
一九三八年,師二六歲。
正月,回武院,適接法尊法航二師來函,聘任漢藏教理院教師,但因已決定偕慧雲法師南來,故未北上。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一九三五年~一九四二年,師二七歲~三十歲。
是年春,香港東蓮覺苑苑長林楞真居士及主講靄亭法師,邀師至澳門功德林創辦「佛研究班」,有學生釋照真、釋覺源、釋登真、黃本真(慧瑩)、林朗真、釋了願十數人,皆為東苑第一屆畢業生。
顯示更多
師為彼等講三十唯識,因明大疏及解深密經。兼主編「覺音月刊」,與桂林巨贊、道安二師所辦的「獅子吼」交換稿件,宣揚佛教文化,救國救世。因此結織了澳海許多新舊文人與詩人、書畫家,並參加了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等在廣州所發起的「清遊會」,每逢週日雅集,各出詩詞書畫觀摩,寓有以文會友之意。
「覺音」曾出「弘一律師六十特刊」,撰刊詩文,皆港澳緇素名筆。弘翁時避兵鷺江,得此特刊,欣然親書中堂二幅贈師。嗣復得惠「演一圓音充法界,起大慈悲現世間」一聯,乃集華嚴之聯語。
功德林隸屬於香港東蓮覺苑、梁啟超之學生張玉濤,即出家後之觀本法師,曾在林組織佛聲詩社。林規每年逢彌陀誕要結七四十九日,需要法師講經。靄老因退隱青山海雲蘭若,推師宣講維摩經,滿慈譯語兼記錄,不久就出版了「維摩經講話」。
講經期間,高劍父老來林訪師,見師所書「屏條」,頗有新意,便曰:「既能作書,何不學畫?學佛我可奉汝為師,學畫則汝須師我!」次日親持狂草一聯見贈,聯曰:「莫問有無法,已空生滅心」。上款題「竺摩我師博粲」,下款則題「建國三十年秋,試粥飯僧劍父手製墨」。師遂事高劍老習畫,日與過從,游於藝、耽於禪,成為忘年之交,是亦師擅丹青之緣份也。
顯示較少
一九四三年,師三一歲。
是年秋,中日戰爭方酣,師應滬上芝峰、大醒二公之約,擬北歸雁蕩避兵,諸藝友促其假澳門聽松山館開一留別畫展,劍老親為撰序,介紹名流發起,並集請遊會名士張逸、龍思鶴、葉夏聲、鄭哲園、梁彥明、張白英、黎心齋等數十人於辛巳中秋前夕,假媽閣廟預為餞別。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一九四四年,師三二歲。
是年乃過著遊藝、耽禪的清淡生活。在此時期,曾讀大涅槃經,大智度論各二遍,大寶積經一遍。並試習靜坐工夫達一年以上,有時感到心地清涼,一片輕安自在。
一九四五年,師三三歲。
是年師忽患大熱症,中西醫藥皆罔效,自知生命垂危,不思飲食,於臥病中,專稱「觀世音菩薩」聖號。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一九四六年,師三四歲。
師感聖恩,故放下萬緣,專心修持,一晚在一佛光中又見老媼引至地藏殿燒香,指示業緣未盡,壽數將終,若勤誦地藏經,當有佳訊。醒後每日誦地藏經三部,誦至第四十九日,夢中先聞耳邊炮竹慶祝聲,然後又看見佛光。
顯示更多
走入一寺門,看到花園中一工役坐草打盹,一正在割草的工役說:「可喜可慶呀!本來卅三歲壽終,今已增加一年有多了。」抬頭忽見地藏菩薩從大殿中間坐位上走下來,走出邊門,師見菩薩相好莊嚴逾恒,扑地頂禮,而菩薩已先下拜……忽又聽見聲音:「南方世界,汝有千萬可度之機……」今師於南洋,法雨遍施,皈依者在三萬之數,崇敬者亦甚眾,足證大士之指示正確,所言可信。
顯示較少
一九四七年,師三五歲。
師因從佛法中獲得修持之體驗,以及事實之印證,信心堅固,用功甚勤。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一九四八年,師三六歲。
師因用功過勤,急於求證,竟遭病魔侵擾,身體瘦減,難再支持之時,忽有尹法顯居士欲辦「澳門佛學社」,覓師畫佛及協助社裡事務。
顯示更多
見師在一小佛堂中靜坐,生大歡喜,並道來意,師然諾之,即移錫佛學社,協助至開幕。師與了一、宏經三法師皆被聘為社中導師,從此又開壇弘法,償其願心。
顯示較少
一九四九年,師三七歲。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一九五○年,師三八歲。
在社裏講金剛經,出版「金剛經講話」。間中過港訪陳、林兩居士,相晤甚歡。
顯示更多
回澳社與陳心彬、陳心潔、梁心華等發起在設辦佛教義學,招生三百餘名,以陳為校長,加佛學一課,灌輸兒童菩提種子,打下做人的德育基礎。
並請法舫法師蒞社開示法要三日。
顯示較少
一九五一年,師三九歲。
是年,創辦「無盡燈」雜誌,宣傳佛法,風行港澳及海外。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一九五二年,師四十歲。
秋,師於佛學社辦佛學座談會數次,出版「佛學問題座談」一書。
顯示更多
並請金山太滄老和尚、明常老和尚等蒞澳說法。師則移錫荃灣鹿野苑,燈刊亦遷至香港,發行部設在跑馬地出岫軒,由松泉法師等寄發、超塵、隆根二法師則分擔編校之責。
顯示較少
一九五三年,師四一歲。
是年明老主辦棲霞佛學院,聘師為教務主任,超塵法師為副座,助理教務,隆泉法師,奚則文居士分為佛學、國文教師。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一九五四年,師四二歲。
春,暹羅龍華教社社長林德潤、陳懋廉、廖振祥等人恭請師飛暹京主持太虛大師舍利塔開光儀式、奉安舍利入塔,暹僧王蒞臨硃點法粉。
顯示更多
車水馬龍,盛極一時。師於龍華講彌勒上生經,在中華佛學社講心經。其間曾參訪暹羅最高僧皇金剛智,四頌勒小僧王及僧伽教育部等,詢問佛法及教制問題之經過,詳於所著之「南遊寄語」一書中。其間曾開個人書畫展,曼谷收藏家李之綿氏,曾贈畫七幅。
五月四日,師由暹飛檳城,應聘就任菩提學院導師,兼授菩提中學佛學課程。師以自編之初中佛學課本三冊為教本。
十日,全檳佛教四眾代表志崑和尚、王弄書居士等與教育界管震民,藝術界駱清泉等聯合組成盛大歡迎會,師在會中講「佛教的三要點」。
菩提學院為閩尼芳蓮創辦,由其徒陳寬宗、吳寬定住持。初辦佛教義學,由王弄書、陳少英等居士協助,進而改為國民型小學。師蒞院時,正開辦初中,抗建前後,中國當代高僧道階、慈航、演本、法舫等諸法師,均曾駐院講經說法。
六月,師在菩提學院安單後,便應星洲菩提閣住持達信居士之邀,由本老陪飛星洲,四眾同人蒞機場歡迎者甚眾。師為該閣主持剪彩開光,並請「菩提漫論」三日。靈峰菩提學院及菩提蘭若請師開示,並聘師為導師。住持林達堅並謂:自慈師入台,此間信眾散失,懇師於每年菩提學校假期時,即來星洲宣化,維持局面。故師每至假期,即飛星講說,往來達十年之久,皈依者亦達五六千人。
七月,居士王碧蓮等為金馬崙三寶寺募建法輪圖書館落成開幕,住持演本老法師,監院本道、圓慧等師請金馬崙縣長剪彩,師為開光說法。並於山上代演老開示法要三日。
十月,菩院住持陳寬宗至金馬崙請演公剃度,法名慧持。並受大戒,演公為得戒和尚,志老為羯摩和尚,師為教授和尚,勝老等為尊證和尚。
九月十七日起一連三天,菩中董事為師籌辦書畫展覽會,語商會主席蘇承球剪彩。管老與駱清泉、王弄書居士並為師編輯書畫集第一冊出版,並再版「金剛經講話」。所獲款項近萬元,五千元捐助菩中科學館,餘為裱畫費及「無盡燈社叢刊」印費。菩提中小學校董事部會議,選師為執行董事。
十月中旬,檳城妙香林地藏殿落成,住持宏船長老,監院廣餘法師,邀師主持開光說法,並講地藏法門一晚。
十一月,邱思仁思義昆仲等邀師等代表檳城僧眾出席在仰光召開的第三屆世界佛教大會。
十二月三日,世界佛教大會在仰光僧伽耶那大石窟揭幕。出席者來自世界廿七國家,共有四十多個單位,代表四三二人,觀察員千餘人。議決要案為統一佛曆,以一九五四年為佛曆二四九八年。詳見師所著之「南遊寄語」。
顯示較少
一九五五年,師四三歲。
二月,為佛教高等獎學金委員會籌款,偕同王居士赴新加坡籌開書畫義展,並出版「竺摩法師書畫集第二冊」。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一九五六年,師四四歲。
七月,昔加末觀音堂住持黃心真率徒眾三百餘人皈依師門,由天仙教而轉皈佛教,明智之舉。
顯示更多
後其徒鄧觀培,由師剃度出家,法名繼聖,字文賢,師有長詩記其事。又拉美仕王愛貞,請其徒釋繼清剃度,法名妙智,在星開慶祝會,請師主持典禮,並講「佛教女性由來及出家意義」,皆發表於燈刊。
十月,即佛曆二五○○年,在尼泊爾加德滿都召開世佛教文化會議。畢後輝(心輝)居士邀師參加新加坡代表為團長,畢自願副之,並請黎東方博士為秘書,團員有釋梵影、林達堅、李玉蘭、李細妹、胡文虎夫人黃玉樹等十三人。道經泰緬,皆受熱烈歡迎,仰光尤甚,因承獅子比丘發起,二千餘名華僑在機場迎接。師與黎博士曾在寧陽會館,仰光中學講演,並與詩翁葉雪樵等唱和詩章,一時盛會,自由日報曾出畫刊專載其事,黎博士為人幽默,將代表團喻為西遊記,以師為唐僧,梵影為沙僧,達堅為馬騮精孫悟空,而以豬八戒招親自況,使聽眾轟堂。
即抵印度,先朝禮菩提迦耶等八大聖地十八天,始飛加德滿都開會。會中以一婆羅門領袖率領萬餘教徒皈依佛教,最受注目。而總會主席馬拉拉式葛拉博士發起編一套佛教百科全書,亦為會中生色不少。
十一月,菩中假期,師飛星之靈峰菩提學院講唯識大意。並應佛總李俊承主席之邀,在星洲電台廣播「菩薩與公民」。星洲英文佛教會聘師為導師,在會講「學佛的標準」。由弟子李慈靈譯為英語。
顯示較少
一九五七年,師四五歲。
六月,星檳日報為鼓勵華校學生不忘母語教育,主辦全國中學生作文比賽,敦請鍾靈趙爾謙博士、韓江黃尊生博士、檳華梅玉燦、中華黎博文、菩提竺摩法師、日新邢鶴年、協和莊瓊珠、明德周曼沙、同善許偉乾、時中鄺國祥,及教育家管震民、孔翔泰、星檳主筆黃陰文、林姍姍及經理胡榆芳等十五人為評判委員,評閱文卷。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一九五八年,師四六歲。
十二月,師自美返馬,曾經兩年籌備之佛教會工作,因師赴美而暫停,待師歸來之三數月間,才商議籌劃完備,決定於來年四月十九日召開成立大會。
一九五九年,師四七歲。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一九六○年,師四八歲。
二月四日,師主持馬佛教會追悼虛雲老和尚大會,講「虛公之八德」。
顯示更多
二月,世佛會副主席那拉陀比丘,自尼泊爾來檳,由師代表佛教會與世佛會檳州分會主席林耀椿主持歡迎會,並在菩提中學演講。比丘與師在尼、在美、在港、已晤面多次。
四月,師飛吉隆坡寶林法苑和柔佛昔加末觀音堂兩地弘法畢,轉飛星洲菩提蘭若講「彌勒下生經」;在新加坡居士林講「修習淨業的正因」;在星洲佛教青年團講「做一個好青年的因素」。該青年團設在妙理法師主持之妙音覺苑,有男女青年六十多名。時吉蘭丹佛教會主席王振教居士來函,禮聘師為該會之導師。
五月九日衛塞節慶祝大會,師出席講「佛教的精義」,並主持菩中佛誕遊藝會及娛樂市開幕致詞。
六月十九日,檳城韓江中學聖約翰救傷隊舉行隆重成立典禮,王保尼首席部長親臨檢閱,頒發證書。該校校長汪少倫,主任黎東方博士親自來車載師前往主持祈禱儀式。按聖約翰救傷隊是於十八世紀末葉,由天主教徒所創立,百多年來皆由牧師神父主持祈禱,今忽請佛教法師祈禱,實為破天荒第一遭。原因是該校三班救傷隊一百五十多位學生,因師時去該校弘法,佛教學生佔三分之二,故學生開會以民主方式多數票通過請法師主持祈禱祝福。師在誦過大悲咒祈禱後,致祝詞以「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勉諸生勤勞救傷,服侍病人,勇敢犧牲,爭取前途的福樂與光明。在座觀禮之許多牧師神父,皆現笑容。
八月十五日,師應法徒演智師之邀,在吉隆坡扶風精舍講心經一週,並任寶林法苑導師。
三十一日,為馬來亞獨立三週年紀念,亦是錫蘭佛寺高僧德寶僧王及副座法師比瑪拉丹那比丘舉辦法會,請師主持剪彩開幕,在會上講「應機設化的佛陀」,由邱心海居士傳譯為英語。
十一月,師自來南洋,法務繁忙,六七年未回香港,忽傳香港法雨精舍松泉和尚與陳靜濤老居士徵求緇素名德八十三位發起請講「維摩經」方便,弟子二品之通啟,遍告港九各界人士。師乃受請飛港講經,適遇香港佛教會會長覺光法師正覺蓮社週六念佛會百八週年紀念,請師頒獎,並開示「攝心念佛的四種方法」。僧伽會會長洗塵法師則請師在妙法精舍主持佛學座談會,講「座談方法的研究」。九龍金城中學陸慕霞校長請師蒞校演講,並為金城學生與曉雲法師之雲門學園學員藝術比賽頒發獎品。
顯示較少
一九六一年,師四九歲。
顯示更多
這是胡博士在竺園精舍皈依時,親與師說,還叫師不要發表,以免引起異教朋友誤會,今既去世,不妨略為一提。當時他又說,三十年前在南京,遇見太虛大師,已有心皈依,只是大師很快離去,沒有機緣,所以在此時才了卻心願。
顯示較少
一九六二年,師五十歲。
一月四日,由於衛塞會及佛教會同仁去年落力奔走爭取之結果,是日星馬各大報章發表政府公佈「馬來亞聯合邦規定後塞節為全國公共假期」之消息。
顯示更多
全國佛教徒熱烈歡迎政府此一開明的規定。過去只有檳甲二州規定後塞為公共假期,從今年起則全國佛徒可以共同慶祝佛誕。時師客星有所講說,燈刊編者隆根法師函催撰文紀念,師乃寫「迎接佛教衛塞節」的社論,寄與燈刊發表。
二月,蘭若林達檽居士以師往來蘭若、靈峰弘法將近十年,願將法施林送與師主持,師接任後即請松年,性仁法師加入,共同維持道場。師並於農曆二月初一至五月初一,在法施林閉方便關三個月,研究「禪學大成」六冊,靜坐功夫亦有進境。
秋七月,師因皈依弟子漸多,竺園精舍地狹,不足容納,乃允弟子所請,發起籌建三慧講堂,其「緣起」有云:「真理不昌,世亂日亟,妄業感召,災禍頻仍,欲人生之淨化,須佛法之提倡。」於是組織籌建委員會,進行籌募工作,公推李時芳心熙居士為籌委會主席,黃心觀、梁心堂、陸心融等居士為籌建委員,策進籌備工作,以期於三兩年間完成。
八月十九日,吉隆坡安邦三寶堂彌陀殿重建落成,其徒釋達因,請詹祥雲律師剪彩,請師開光,宣講「阿彌陀經」。
十月十七日,吉隆坡八打靈寶林法苑法徒演智師,新建後座法堂落成,請師為玉佛開光云:「四德三身功已圓,面如滿月日如蓮,繁興永處那伽定,慧照玉毫遍大千。」並講經三日。
十一月,妙理、覺真二尼師,及林達堅、達賢、慧堅諸居士組成新加坡女子佛學院開幕,請師剪彩,並聘為導師。在開幕儀式上開示「創立佛教女眾教育之意義與需要」。到會四眾弟子近千人,星佛總主席李俊承參與儀式,出席致詞。
顯示較少
一九六三年,師五一歲。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一九六四年,師五二歲。
二月,極樂寺方丈志崑老和尚西逝,師為佛總主席,受請封龕說法,有「沙門寥落剎竿倒,塔影凌虛夕照斜」之庸語,為光華日報主筆劉問渠氏所引用。
顯示更多
三月八日,菩提同人追悼故校長王弄書居士大會,師拈香致詞,為佛教教育惜人,語甚沉痛!並與菩院及菩中小學同人發起「王弄書獎學金會」,籌得八千餘元,獎勵菩提中小學之優秀學生。
四月,怡保東蓮小築舍利殿講堂落成,宏船長老開光,師與續明法師講經三日,法緣殊勝。
五月,建築家劉亞保令郎振夏居士與香港袁燕霞小姐假菩院佛殿舉行佛化婚禮,請師福證,並致詞祝福。
七月,籌建三慧講堂工作,經師與諸信徒於將近一年之奔走下,始覓得邦咯律五號美國領事館舊址大洋樓,可用以改建為佛堂,由弟子黃心觀伉儷、梁心堂伉儷,李心熙伉儷及楊紹基心仁伉儷等助理籌建事宜,並承張清源議員相助,得王保尼首席部長與市議會通過,由政府鄉村發展局撥款二萬五千元,助成購建三慧講堂之善舉。
顯示較少
一九六五年,師五三歲。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一九六六年,師五四歲。
二月,師在講堂講「十善業道經」,邱心海譯為閩語。
顯示更多
錢博士聽了師語,微笑略作解說。在座他的老友和文教中人,有提到其他問題的,就把話題轉到其他的地方去。如此互相談笑,至席終甚歡而散。
三月五日,莊心正陳心田伉儷令長郎學仁與朱素梅小姐假三飛講堂舉行佛化婚禮,師為福證。
四月八日,師所創建之三慧講堂正式開幕,啟建吉祥大法會,除本地高僧外,港星及泰緬錫印各地高僧,皆有蒞臨誦經祝賀。師致開幕詞大意有幾點:(一)馬星兩地雖多寺廟,尚無講堂,故來試辦;(二)各地信徒漸多,要有較大道場,方堪容受;(三)信眾者眾,明理者少,故宣傳佛理,極為今日所需要;(四)本堂擬設研究、宣講、教育、文化、慈善、習禪、念佛、唱誦、獎學各組,酌情漸推動之。
五月廿八日,師為怡保打捫東蓮安老院海會塔主持開幕。廿九日,台著名女畫家苑潤蘭畫展開幕,請旦斯里蘇承球剪彩,師為演講。畫家為師之皈依弟子,法名心夢。
卅日,馬佛總會大廈動土儀式,由師主持典禮,諸山上供後,師持鋤說偈曰:「際茲良辰,興工動土,梵音嘹亮,聲徹海宇。韋陀護法,伽藍歌舞;一鋤劈開,萬事順遂。」然後鋤地三下,遂告禮成。
六月,吉隆坡千佛寺明妙和尚示寂,請師封棺舉火。
七月,英籍慈友尼師來堂訪師,並講「坐禪的體驗」。
八月,由邵氏電影公司放映「文素臣」影片,內容殺僧辱佛,鬧得滿城風雨,結果佛總發起在首都聯絡中錫泰緬各民族佛徒召開大會抗議此片上演,並選出九個單位為主席團,而以佛總主席竺師為主席團主席,議決推師與錫蘭高僧達摩難陀,及世佛會雪州分會主席鄭天柱為三大代表,與政府電影上訴局幾經交涉,師於議會中強烈發言,爭取勝利。後經過各族議員十三人投票,結果獲得十一票通過禁映。此舉乃大快人心,全體佛徒皆表歡喜。一場風波,終告止息。師曾以筆名「慧海」為文,投登海刊與燈刊,詳記此事經過。
八月五日,名記者韓覺夫伉儷及女兒皈依佛教。
九月十六日,師應馬佛總會馬六甲州分會邀請,演講佛理。
顯示較少
一九六七年,師五五歲。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一九六八年,師五六歲。
三月,燈刊卅九期發表,師為主任之「佛教高等教育獎學金委員會」,至本年已資助十二名學生入大學深造畢業,共撥助款總額已達一萬七千多元。
顯示更多
十五日,許啟漠部長蒞檳,代表中央政府撥款十五萬元資助佛總建築會所,到有檳州政府諸政要,在三慧講堂設盛大之歡迎茶會,舉行領款儀式,由師主席致歡迎詞,中央許部長及檳州王首席部長等皆有演說(見燈刊四十期)。
四月六日,三慧講堂佛法研修會正式成立,聘師與黃心觀居士為導師,並選出梁心才、林心怡、鍾心玄、王定春、曾天耕、曾心廉、林心昌等廿餘人為職員。
五月十一日,衛塞節,兩青年出家,吳福榮法名繼明,字文智;莊允球短期出家字文道。由師剃度,並說沙彌十戒。
七月十六日,師組織佛教訪問團,率領團員黃心觀、陳少英、許平等、吳人俊諸講師,以及劉亞保伉儷,飛東馬砂勞越弘法。該州尚無佛廟,亦無僧人,人民未曾見過法師,故師抵達,彼等如看明星一樣轟動。四日弘法場所,是借德教會會所,由吳明芳閣長致歡迎詞,師講「佛陀出世的意義」及「從道德建立和平」;陳少英居士講「佛教的善生之道」;吳人俊居士講「學佛需要多結善緣」;黃心觀居士講「走向幸福的人生大道」。師又講「佛教三皈的意義」,皈依者卅多人。第五日飛詩巫,老僑領陳仲箎等在機場迎接至漳泉會館素宴,師在席上講「佛法的四個優點」,其他諸人亦有講話。而剛皈依的前鋒日報主筆朱錫煬居士,昔日在港,慕師名已久,專著社論,對師頌揚,並頌及太虛大師學問思想,為當代偉大人物。該團由詩巫回古晉時,師與皈依徒何亞傳等商組佛總砂州分會,由劉亞保建築公司先撥出一房屋為臨時會所。
八月一日,師在講堂宣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十一日,恭請白聖老法師在講堂講楞嚴經,並與師及明本法師傳授三皈五戒。並有信徒葉國禎陪台方名學者楊家駱、黃大受教授來堂訪師。楊為北方一藝術山洞之發現者。
十五日,檳城中醫學院院長游廷華皈依佛教。
十一月,師往港應佛聯會邀請在該會講「法常住經」。
十二月,師於港弘法兩個月,旋又回星,在蘭若講「維摩經菩薩品」。出版「篆香畫室文集」。
顯示較少
一九六九年,師五七歲。
二月,師在講堂講「勸發菩提心文」。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一九七○年,師五八歲。
三月三日,出任馬來西亞佛學院院長,該院先辦初級,中級兩班,開始上課。
顯示更多
廿二日佛學院正式補行開學典禮,首由董事長和院長致詞。林蒼佑首席部長代表邱繼圃議員致詞,董事代表許平等致詞,皆強調辦學植材,弘法興教之重要性;且謂全馬寺院林立,卻沒有開辦學院,以致佛教衰落,語重心長,聞者感動,皆知佛法慧命,寄望於佛教教育。
四月一日至七日,香港佛教會籌建佛教醫院全部竣工,召開弘法大會,函邀世界各國僧領赴會,共籌經費。師以馬佛總名義組代表團,與總務真果等法師出席,參預大會,師並受請於吉祥大法會中上堂說法。
五月十九日佛陀日,佛總舉行慶祝典禮,由師主持浴佛儀式,並闡揚佛陀濟世之偉大思想。林蒼佑首席部長致詞,勉大眾遵循佛陀教誨行事,以福利群眾,淨化社會,白聖法師致謝詞。
怡保東蓮安老院千手千眼觀音聖像塑成,請師主持開光,並在東蓮小築講「佛在人間,法在人心」,由邱心海居士譯粵語。
四月,三慧講堂佛法研修會慶祝二週年紀念,師以導師名義出席,開示「研修佛學之意義」。
星洲陳金生、廷生昆仲慈民藥行啟市,請師主持開幕典禮,師講「醫藥對人類衛生之重要」。
九月,柔佛峇株巴轄覺慧禪院重建落成,住持覺真尼師請師剪彩,演培法師啟鑰,寂晃法師開光,白聖、真果二公致賀詞。
佛學院講師陳延進博士與世佛會雪州分會主席鄭天柱呼吁政府教育部考慮將宗教列入學校教學課程內,師嘗為文響應之。
芙蓉紫竹亭重建落成,住持理勝法師請教育部長李孝友先生剪彩,請師開光說法,講「人心向善與民族親睦」。
佛總主辦的星期日義學園正化幼稚園聯合舉行畢業典禮,師為董事長,出席致詞並頒發文憑。
佛教信徒拿督劉惠城,陳君玉伉儷七一、六八雙壽慶,供齋結緣,請師主持宴會致詞。
十月十六日,應邀飛丁州佛教會及青年團弘法,譯者陳心明,及李心善、袁心合偕行。
十七晚講「為善最樂與生命可貴」。
十八晚講「學佛應備的善行」。
十九日佛青車送師至吉蘭丹佛教會弘法,正副主席黃連光、羅福興等迎接,即晚講「石頭居士之十念法」。次晚講「佛教的趨向」。
廿一日飛返檳城。
顯示較少
一九七一年,師五九歲。
四月十一日,馬佛總會自五九年敦請首相東姑剪彩成立,迄今已有十二年歷史。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一九七二年,師六十歲。
三月七日(農曆正月廿一日)師與信眾籌款約卅六萬元新建大雄寶殿、地藏殿、太虛大師舍利塔落成,啟建大供諸天法會,請香港超塵、松泉、達道及星洲隆根四位法師主持梵唱法事,祈求世界和平,眾生安樂。
顯示更多
四月廿日,師第二次赴印尼弘法,皈依徒林賽娥伉儷創辦智光學校,請師主持開幕典禮,師在典禮中講「現代佛教需要學校教育」。並於佛學社浴佛儀式講「少欲普愛的佛法」。該校師生亦多皈依佛教。又李茀蓀心圓董事長邀請參加菩提中小學三週年紀念,師講「佛陀與教育」。
師為檳城督學官梅錚顯伉儷主持皈依儀式。
五月,佛總出特刊慶祝政府宣佈衛塞節為公共假期十週年紀念,師撰「慶佛與學佛」祝逸之。
砂勞越佛教會遷移黃土路新廈,啟建法會,主席何亞傳心傳居士請師與白聖、真果二公主持開光典禮,並由三師和尚為信眾傳授三皈五戒。
丁加奴佛教會新會所開光,主席許德明致開幕詞,張國培局紳剪彩,師為導師,主持開光,達能法師升佛旗,副主席陳永安升國旗。佛青總會會長傅佑聰請師至龍運佛青團演講「寶貴的人生」,次日赴吉蘭丹佛教會講「佛教對貧富的看法」。講餘書聯三對贈修靜法師聯云:「深修寧厭世,愛靜且安禪」,贈福興云「至誠常納福,大定永繁興」,贈義孝云:「義氣千金諾,孝心百行先」。
七月廿九日,佛青總會假佛總禮堂舉行第一屆全國代表大會,陳君玉居士剪彩,師與拿督陳仁慶受邀致詞。
九月十七日,檳州總警長拿督陳仁慶,林秀容伉儷及子女皈依三寶,佛化家庭。
廿日,師再版「普門品講話」、「佛學問答第一集」、「地藏經講話」、「佛教問題座談」,共印七千冊贈送結緣。自講堂開辦至今,共印贈經書二萬七千冊,宣揚佛教文化,普植菩提種子。
顯示較少
一九七三年,師六一歲。
元月十四日,馬佛學院初、中二級學生畢業,舉行首屆畢業典禮。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一九七四年,師六二歲。
有信徒湯景賢心泰(星總商會副主席)與夫人葉心照發心獨資捐建佛緣林佛殿講舍各一座。
顯示更多
二月十二日起,師在講堂開講「慈悲三昧水懺」。
十七日,在三慧講堂剃度者,有邱心海令慈潘可恒,法名繼恒,字文道;李愛貞法名繼恩,字文澤;廖艷菊法名繼常,字文昌;謝近和法名繼和,字文謙;曾樹雄法名繼隆,字文盛;張合想法名繼德,字寬人(用虛公皈依法名為字)。
廿三日,怡保勝進法師圓寂,請師封棺,白老舉火。
三月法華岩住持一心上人辭世,師主持封棺說法。
五月衛塞節,弘法會舉辦全唱誦比賽,三慧講堂研修會獲得冠軍。
十日檳慈善老人,也是佛教獎學金委員會副主席謝蓮塘居士逝世,積閏九十二歲,師為封棺說法。同時明德法師示寂,亦由師封龕,白老舉火。
五月廿三日至六月十日,極樂寺萬佛寶塔開光,傳授三壇大戒,得戒和尚白聖法師,羯摩和尚本道法師,師擔任教授和尚。出家僧尼受戒者八十二人,在家受戒者共二百四十名,一時盛會,賀者盈門。
六月一日,新加坡中華商會副主席,同濟醫院主席,也是獨建佛緣林佛殿與講舍之大護法湯景賢心泰居士逝世,師為安靈說法,並供遺相於林中永久紀念。
十九日,師為檳城佛學前講師妙祥法師封龕說法。巴東色海佛學研究社,恭請師蒞臨當地大會堂演講佛法,題目「神佛不同的理念」。講後與史心宏,劉純等商議擬購鬼屋改建佛堂,為本區弘法之道場。
十月二日,師與信徒創建之新加坡佛緣林開幕,請常凱法師升佛旗,湯景賢夫人葉心照居士主持殿碑揭幕、宏船法師剪彩、廣洽法師開光,師自上供拈香。晚上講「深信因果與多結佛緣」。
十二月廿四日,講堂與佛法研修會會友商議,擬於年初開設「週日兒童佛學班」,有助兒童德育知識之培養。
顯示較少
一九七五年,師六三歲。
一月十二日,三慧講堂週日兒童佛學班(較後改為週日義校)舉行開學儀式,師為董事長致詞,略謂多年來有願心辦佛教教育,向青少年散播菩提種子,今得本堂佛法研修會各青年之努力,辦成此班,先向少年灌輸佛學的道德知識,深為可喜。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一九七六年,師六四歲。
元月十五日,星洲佛緣林舉行講經法會,附設佛法研修會,為青年弘法活動之場所。
顯示更多
廿四日,佛總追悼大馬故首相敦拉薩,由師主持追悼儀式,並致詞讚揚首相生前之政績,且為總會輓以聯云:「倡國民陣線媾和,涵容黨派潛力,各族推崇,惟冀英雄伸壯志;謀東合機構團結,發展經濟長才,萬民鼓舞,那堪異域賦招魂。」林首席部長代表拿督鄭耀林,佛總副主席許平等居士在會上亦致詞致悼。
二月,星洲何偉贊披剃,法名繼耀,字文旭。
十九日,馬佛學院深造班畢業生謝善玲出家,法名繼仁,字文義,並傳沙彌尼十戒,賀者盈堂。
三月,安順觀音堂落成舉行儀式,請國會議員歐效翔剪彩,師主持開光說法儀式,有偈云:「過去正法明,未來功德山,三輪化無盡,甘露灑人間。」
四月二日,師與史炳生心宏居士等發起在巴東色海購屋改建佛堂名佛法林,今日開幕,敦請吉打州議員梁文楷升旗,史心宏局士剪彩,陳秉照紳士揭佛幕,師開光說法,並講創辦佛法林之經過瓦宗旨,在引導人們把握人生正知正見,走向學佛的正解正行,以期達到學佛弘法,為教為人,自利利他的目的;並希望連繫在座大眾正在萌芽的佛心、灌溉、培植、滋養出佛教文化的花果。
五月三日,香嚴首座雲海和尚圓寂,享壽九十一歲,師為封龕,偈云:「趙州八十三歲行腳,長慶坐破七個蒲團,吾公透脫黑漆桶底,丟下臭囊理得心安。」中旬師飛香港。
十八日師為香港荃灣芙蓉山舉行太虛大師舍利塔重修落成大典主禮(該塔重修係由師獨資所助成)。參加典禮者有:香港佛聯會覺光會長,前中國佛教會會長道源法師,美國佛教會會長敏智法師,香港僧聯會洗塵會長,佛教長老明常老和尚及各寺院道場主持,四眾數百人,灑淨上供,儀式隆重,師致頌詞稱:「太虛大師為近代中國佛教領袖,亦為民國以來中興佛教之功臣,距今廿九年前,示寂於上海玉佛寺,荼毗後心臟不壞,遺留彩色透明舍利三百餘顆,四眾弟子讚歎瞻禮,分請供養,今四明、武昌、廈門、香港、曼谷、檳城等地皆已相繼建塔,為眾瞻拜,唯荃灣之塔,垂廿年,為風雨所侵蝕,茲經修理竣工,舉行落成典禮。」並致讚頌:「一代瞻仰,吾教聖雄,妙悟般若,圓解十宗。舉其殊勝,會其共同,從真導俗,化被西東,獻身於教,貫徹始終,志行清超,願力尤宏。整頓僧制,發瞶振聾,維新教義,教產為公。正會在握,丕振宗風。興學植材,悲仰無窮。有為幻軀,終歸於空,薪盡火滅,長懷慈躬。法乳難酬,吾心怔忡,修葺塔婆,聊申孤衷。獅弦絕響,誰繼黃鍾,舍利流芬,萬類景崇。」
六月十七日,師蒞佛法林開示佛理,參加集體皈依儀式者眾。晚經居林,假福建會館演講,大風暴雨,聽眾踴躍,講畢,張家霖、葉南新、郭慶豐、鄭桂明等居士與師商議組織居林佛教會,請師為顧問,乘講演時,多眾出席而發起,師謂甚善,不久便告成立。
七月十五日(農曆六月十九日)師在講堂為四青年剃度出家:梁惠瑜法名繼燈,字文暉,是金寶英華高中生;劉愛玲法名繼齡,字文益;檳城理科大學澳洲籍女生艾利生摩根,法名文靈,為短期出家;鍾秉潔法名繼興。
九月六日,師應澳洲中華佛學研究社廖源英社長等請,與王心省飛悉尼講經,坎貝拉遊化廿餘日。在澳社講禪淨法門,皈依者卅二人,半為澳籍。
十四日菩提學院住持釋繼蓮尼師往生,師在雪梨講經,不及趕回封棺舉火為憾,由菩院請真果、白聖二長老主持。聞收賻金萬元,由新任住持陳慈華居士分捐全十四個慈善機構。
廿七日,佛總與佛青總合辦第三屆全國佛學考試舉行頒獎禮,請師頒發証書。
卅日,金馬崙三寶萬佛寺擴建完成,舉行開光大典,敦請國內外大德分別開光,師為普賢大士開光,偈云:「大士身相,猶如虛空,依真而住,莫測神功,三根普攝,十願周融,右弼如來,贊化無窮。」
十月十八日,麻坡佛教正信會重建會所,請師動土,以事無暇抽身,轉請皈依徒拿督劉金鍾主持。
十二月十九日,馬佛學院深造班學生葉瑞卿擬欲脫白,請預錫法名繼源,字文遠。
廿九日,馬佛學院第二屆初、高中班,第一屆深造班畢業生假佛總禮堂舉行畢業典禮、院長、董事長致訓詞,教務主任陳博士報告院況,教育局長官督學官致訓,畢業生代表以國語、華語、英語分別致謝,禮成茶宴。
顯示較少
一九七七年,師六五歲。
元月,師在寶林講「佛問阿難吉凶經」。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一九七八年,師六六歲。
元月(農曆十一月初一),本老在山閉關三年,禮拜華嚴,請師上山主持封關儀式。
顯示更多
廿八日,太平華聯國中生,古樓育才小學教師周明添投師門出家,法名繼程,字文錦。周居士未出家時是佛青活躍份子,歷任佛青霹靂聯委會秘書,太平佛教會副總務,太平佛青團秘書等職。於同年十月赴台受具,並於中國佛教研究院研究部深造,畢業後曾受聘任教於東方佛教學院。
居林佛教會西方三聖開光,主席張家霖請師主禮。
山打根佛教會主席兼創辦人張合想居士,年登七十,來堂剃度,法名繼德,於極樂寺沒具後返根,至七十三歲發心閉關。請師飛根主持封關典禮,同行者有繼慧,心白二師。師回檳後又為黃心觀居士八旬崇壽慶祝會主持慶祝儀式。
人生佛學中心提倡康慈素食運動,假講堂開辦素食烹飪班,舉行開班儀式,請師為導師,與黃心觀主席分別致詞,讚揚素食之衛生,利益與功德。
砂勞越佛教會大廈落成,以師與劉亞保居士為砂州佛教會創辦人,請師為主持開光說法,並主持短期出家說戒和尚,尚有皈依者四十餘人。
五月,馬佛學院與人生佛學中心,聯合為黃心觀居士慶祝八秩榮壽,恭請師為慶壽委員會主席,黃居士移贈賀儀一萬元捐佛學院及人生佛學中心。
十七日,泰國合艾釋繼容住持之智善菴重建落成,請師主持開光說法,合艾市長剪彩,該菴護法李蔭桐詩人揭佛幕。師當時並替徒孫顯常、顯性、顯華、顯隆剃度,傳授沙彌尼十戒。
六月,師應美國舊金山慈恩寺住持法參醫師之邀請,率徒繼明、繼慈二師及心莉偕行。經檀香山至三潘市,為該寺開光後,並講心經一卷。其間曾與恒隱師等遊洛杉機世界著名的迪斯奈樂園,並應宣化法師之邀請,在金輪寺開示。後遊化加拿大,在溫哥華列治文佛堂開示佛理,並定購洋樓一間,擬辦「菩提中心」之用。
八月,返馬客星,不及參加佛青總會主辦之「弘法人員講習會」開幕,請圓一法師代講「弘法之難易」一稿。
昔加末信徒葉秀英來堂剃度,法名繼深,字文念。太平佛學班舉辦集體皈依,請師主持儀式,繼程繼慧二為引禮師引贊師。
美國萬佛城宣化法師率領中美佛教訪問團訪馬。抵檳時在佛總開示佛法,師以法會紝持人身份致詞,以「孝行、苦行、戒行、利行」讚宣化法師之行。
九月,朱毛佛教支會成立八週年紀念暨新禮堂落成,主席麥森等請師主持剪彩開幕,並講「慈忍親善的佛化」。
佛青總會主辦第一屆全國佛學演講比賽,假太平佛教會開幕,師致詞講「佛學演講比賽的意義」,並於比賽成績揭曉時頒發獎品。其間曾與數弟子遊名聞全馬之太平湖。於是晚第四屆佛青職員假太平佛教會大殿宣誓就職,請師監誓,師以「效忠盡職不辱使命」勉之。
十月,泰僑劉愛深來講堂出家,法名繼洪,字文覺。
十九日為吉打靈隱寺主持開光,議員李劍雲剪彩。並至吉中佛學會演講,接受數十青年皈依。
十二月(農曆十一月初一)師在星洲佛緣林主持佛七講心經。
顯示較少
一九七九年,師六七歲。
元月,主持大馬佛學院第三屆畢業典禮,首席部長秘書梅榮傑等致詞,謂本邦面對毒品威脅,極需要宗教教育化導而克服之。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一九八○年,師六八歲。
元月,師率徒繼慧繼禪飛山打根為住持繼德法師封棺舉火。
顯示更多
農曆二月初十起,師在講堂再度閉關百日進修,早晚禮誦,閱讀經書,編寫著作。
五月二十日出關,台港星馬著名太極拳宗師黃性賢皈依師座,法名心玄。
六月杪,師由港搭機經日本飛溫哥華,世界佛教會會長呂雒九,秘書馮公夏二居士,請講「阿彌陀經」一卷,由馮秘書翻譯粵語。同行者有釋繼妙,關心榮二徒。歸途經三藩市,晤法參法師與陳心光,陳心源伉儷,其女陳慧文為加里福尼州大學名教授,陪師等參觀大學及花園夜景。葉敏居士與其兄嫂心盛,心茂招待齋供,座上遇作家謝冰瑩教授,久別重敘,不勝滄桑之感,昔年當女兵寫「從軍日記」之英年女作家,今跌傷腳亦垂垂老矣。
七月,創辦佛總主要發起人之一的金星法師圓寂,師聞噩耗,甚為痛惜!以師任佛總主席十二年間,金星法師亦任總務達六七年之久,為此一全國性之佛教總機構,奔走各州,聯絡教友,不遺餘力,任勞任怨。後任弘法主任,各地巡迴弘法,無一不與其會,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己。彼逝世時,師以堂院發生特別事故,未克親睹遺容拜吊,不勝遺憾。
不久,華嚴寺上座楊宗長老,亦相繼示寂,師趕到為其封棺。法門寥落,道樹凋零,曷勝感悼。
十月,馬來西亞佛學院慶祝十週年紀念,啟建三千諸佛吉祥法會,籌款充實教育基金,以為莘莘學子,長養慧命,師曾為文呼吁,教內外之熱心教育人士,大力支持。
十一月,師為佛教大護法拿督劉惠城、拿珍陳君玉伉儷鑽婚雙壽,撰文慶祝,以酬其擁護佛法之虔誠。
亞依淡報恩寺重建大殿完成,請許平等居士剪彩,師為聖像開光說法。
吉打莪占必叻佛學會,請師講演佛理,並授三皈五戒,參加儀式者共達一百五十人。
廿四日,上金馬崙三寶萬佛寺,為本老主持開關儀式。見師閉關三樓之上,三年下來,兩足已不良於行,由人左右撐持抬下來,是知閉關宜在樓下,有地方可以往走吸收地氣,方合衛生。
顯示較少
一九八一年,師六九歲。
元月,師由印尼金打岸等處弘法,歸來不久,接棉蘭信徒李茀蓀心圓居士在印大修學大乘聖典,已獲碩士學位。並於燈刊發表「印尼佛教大乘之道」上中下三篇。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一九八二年,師七十歲。
元月二日,馬佛學院第四屆高、初級班及第二屆進修班畢業學生,舉行畢業典禮。
顯示更多
政府首長代表許岳金議員及董事長真果長老致詞勉勵畢業同學,師以院長身份報告院史與院務之進展,並頌發畢業文憑;拿督劉惠城陳君玉伉儷,及總務祥空法師,財政清亮法師頒發各種獎品。
廿五日(農曆元旦),繼程法師前年杪自台返馬,即執教於馬佛學院,今發心閉關千日進修,師為封關。
二月,佛總再度提倡推行皈依運動,皈依證師由各法師輪流擔任。首次推師紝持。燈刊社論有「勸得一人皈依,兩人功德都好,勸得多人皈依,功德步步增高。」語雖俚俗,用意甚佳。
三月六日,週末念佛會之佛理講座,由師主講「佛說施食獲五福報經」,亦名「施色力經」。
功德林住持如明尼師及昔加末護法周文圖居士,相繼逝世,均請師封棺說法。
天靈堂住持繼怡尼師坐龕而逝,請師封龕說法。
繼仁法師自香港珠海學院畢業回來,在佛學院講課,兼任舍監。
四月,威中佛教會建設竣工,洪天棋主席請師為佛像開光說法,並嵌「威中」二字成門聯云:「威檳佛教今聯繫,中印文明早合流」。
廿四日,師應溫哥華世佛會之邀請,由檳城搭機往東京,停一日,轉飛溫哥華,次日抵達,有羅心浩、王世光、葉心成等接機。同行者有繼慧師。繼聲法師稍遲亦由星飛抵溫,為世會之佛教青年講天台止觀,甚得青年之歡迎擁戴。
會長呂雒九居士逝世七日,由師主持大蒙山法會超薦,並參加追悼會,及封棺作安靈說法。
五月一日(農曆四月初八)慶祝佛誕,師講八相成道,而以降生、成道、說法、涅槃四相貫攝之。
十六日世佛會擴建佛殿成佛恩寺,新會長馮公夏居士請師主持動土典禮。
廿九日由檳僑溫之郝心念居士次女張賢生文珠與梁福榮居士結褵,請師福證,誦經供僧,富有佛化氣味。
六月四日,師與馮會長,羅居士,繼慧師等訪青年作家馮馮居士,商組菩提中心,並請他將章程譯為英文。馮居士侍母甚孝,為書一絕贈之,云:「多聞佛法通靈感,文思超然筆有神:『夜半鐘聲』驚客夢,虛榮為幻孝為真。」並題戒聞居士五百羅漢圖云:「豪江卅載別,往事杳如煙,藝術淵源遠,書香世代傳。敲詩懷賈島,描佛溯龍眠。最是重逢日,白頭共論禪。」贈關煒培聯云:「煒輝裕後哲,培德美前賢」。
贈列治文文化協會會長,金石書家陳風子云:「聞道西冷舊作家,湖山毓秀見才華,亂離攜藝過加美,國粹宣揚信可誇。」
九月(農曆八月)中旬,師七旬壽辰,不擬舉行任何儀式,僅自捐缽資二萬六千餘元與馬星慈善機構,作「母難日」為過現父母祈福。後馬、星、港、澳、暹、印、澳洲、美加各國信徒遙寄賀儀,總共馬幣二萬多元,星幣六千多元,港幣三千多元,美金百元、加幣二百元、澳幣五百元、悉數再移捐馬佛學院,檳、星諸老人院,施診所、盲童院、燈刊十二單位,廣結善緣。
十月,檳城藝術協會為籌款建築藝館,主辦現代書畫名家展覽會,向師徵求書畫,應徵書畫各二幅。
顯示較少
一九八三年,師七一歲。
元月一日,師應檳州兩家華文報,即星檳日報及光華日報之每年例常徵文,以「再談佛教的優點」發表。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